你曾經聽過別人對你說:「你好乖喔!」嗎?聽到這句話時,你的心情是開心得意,抑或是五味雜陳?
這兩天突然拾起侯文詠在2009年出版的暢銷書「不乖:比標準答案更重要的事」開始閱讀,第一篇開宗明義的文章「不乖」,就看得我心驚膽跳。侯文詠在文中說道,因為不乖,人才會開始認真思考自己要什麼,不會任意去順從不知是否符合大自然生存競爭標準的主流;因為不乖,才能擁有嘗試錯誤的成長學習過程。從小到大,我在大家的眼中都被視為是「乖小孩」,求學過程中我認真唸書,考上好學校,畢業後順從母親的意思,也順利考上人人稱羨的公職,但其實我並不怎麼快樂。如果將我的不快樂都歸諸家人的緣故,其實對他們也不公平,更應該負責任的,其實是那個太乖的我自己。求學到就業的整個過程中,我始終沒有好好想清楚要追求的是什麼,不敢放手嘗試,也不敢堅持自己的意願。
「面對小孩的『不乖』或『叛逆』行為,父母親最容易掉入的窠臼就是:嘮叨、情感威脅,再不然就是發脾氣、處罰小孩......無可厚非的,這些都是人類在面臨焦慮時,很難避免的情感反應。」回首過往,面對選擇時,我常常屈服於母親如上述的焦慮情緒中。因為父親的關係,我不願母親為了我再多煩憂,而自己也沒有深入思考未來以及做出相對的行動,拖著拖著,就這麼走上了母親認為安穩、但其實非我心中所願的路。眼看著當初被認為是「不乖」的同學或朋友,後來卻都過於心所嚮往的熱情人生,對比著自己生活的蒼白,著實羨慕。
這星期以來,全台灣最紅的名字應該非「林書豪」莫屬,打開新聞台,大概每十秒就會出現一次林書豪的新聞,看到你不想認識他都很難。林書豪能在愛籃球的人心中的神聖殿堂NBA闖出一片天,不僅他的家人引以為傲,台灣人也掀起一片熱潮,與有榮焉。然後,開始有人想了解,為什麼林書豪的父母會允許一個唸哈佛大學經濟系畢業的兒子,放棄主流的職業不做,支持他投入職業籃球的領域?清大物理系的王道維教授寫了一篇「豪小子的父母 才真不簡單!」在網路上引發了許多迴響與討論,也有許多人出來告解,當初就是由於家人不支持、甚至是阻撓自己的夢想,後來改投入其他家人所認同的領域及行業後,現在過著缺乏熱情、渾渾噩噩的人生。王教授文中提到,「......反應出許多台灣中產階級父母對子女生涯規劃的一種「強迫性焦慮」。嘴巴上說是為了子女好,但更多時候是因為我們『自己害怕』未來的『不確定』:所以我們很少在乎孩子的興趣,只想培養他們才藝;我們不鼓勵他們尋求人生的夢想,只想讓他們走在一條我們放心的道路。」此看法類似於侯文詠的說法,而對照自己的過往,真是與我心有戚戚焉。
一路走來,我只做過兩件「不乖」的事,而這兩件事,卻都是少數讓我至今沒有後悔過的事。一件事是當初國中畢業時,堅持報考高雄區的高中聯招、放榜後就讀附中,附中三年,帶給我無限的快樂與滿足。另一件事,則是考完大學聯考、選填志願之際,無論母親出動多少人馬企圖說服我,我都堅持不填師範學院。當初的莫名堅持其實也不知從何而來,後來我才慢慢理解,師範學院的封閉風氣與缺乏多元科系絕非我能接受的,以及我們畢業後開始的這幾年國小教師甄試的低錄取率,讓我不禁也感謝自己當年的堅持。逝者已矣,即將邁入31歲的我,也希望過了30歲的自己,未來可以更「不乖」地去思考關於未來的可能性,而不是繼續落在「乖」的窠臼中,繼續懊悔過去錯誤的選擇。
- Feb 19 Sun 2012 21:40
乖與不乖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