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自從當了(偽)主婦之後,整理家裡就成為我又愛又恨的事之一。不可否認,把家裡收拾整齊之後,待在任何一個角落都覺得舒適無比,確實也會讓心情輕鬆起來。但在辦公室上班一整天之後,回到家還要拖著疲憊的身心完成家務,看到那些大家共同造成的髒汙,清著清著,也不免心生埋怨起來,開始想抓住其中一人好好地指責一下,以發洩不滿的情緒。近期的新書,竟不約而同地專注於「整理」這個議題上,天下雜誌在年初還以「整理的魔法」做為當期雜誌的封面故事,能成為商業雜誌的主題,可見這議題有多夯。搶搭風潮,我也讀了一本聽書名就覺得很振奮人心的「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」。

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人,不知為何,這類的整理書籍多是日本人所撰寫,大概是日本地小人稠,更需要有效能的整理術吧。在作者的前言中,有一句話相信能十足地吸引大家目光:「在整理過後,無論工作或家庭,連整個人生都開始莫名的順利。」嗚啦啦,這還得了?整理完後就可以過著順利的人生耶!當然要二話不說看下去。作者近藤麻理惠是整理諮詢顧問,一開始就開門見山地分析起大多數人對於整理的苦惱,在這裡她提出一個有趣的觀點:「不要一點一點培養整理的習慣,而是要藉由一口氣整理完畢,引發戲劇性的意識變化。」這倒是比較前所未聞的,我娘最喜歡告訴我,整理就是要每天做一點,才不會累積家務,屆時更煩。而作者的看法是一口氣整理完後,感受到前後大不同的震撼後,你才會更致力於維護整理成果。她也提到一個有意思的看法:「很多人在身處緊要關頭時,就會想要整理。」這是因為心理混亂,導致想透過整理環境,去逃避及平息那份不安。確實,我每次在心情焦慮時,也是坐都坐不住,開始起身漫無章法的收拾,整理完就覺得舒緩很多了。她的結論是,當環境整理過後,自己也會因此發現不得不面對的內在,強迫自己去解決而重新啟動人生。

作者認為,整理時的必須作業只有丟東西和決定收納場所這兩項。在丟東西前,要先思考理想的生活是什麼、為什麼想過這樣的生活;然後以「碰觸時是否怦然心動」作為標準,開始丟掉那些不心動的東西,思考要和什麼東西一起共度接下來的生活,自己的人生才會感到心動。在丟東西的過程中,也會開始讓自己的判斷有自信。她也提到,無法丟東西的原因只有兩個:「對過去的執著」及「對未來的不安」。擁有什麼東西,就等同於你的生活態度;因為看不清對自己而言必要的東西或自己追求的東西,所以才會被大量不需要的東西淹沒物質和精神。

透過閱讀這本書的過程,我逐漸了解到它為何會變成一個風靡的談論主題。在這個物質極易取得的年代,我們卻常常迷失在其中。由於無法定下心來決定自己要的是什麼,所以見一樣要一樣,最後被一堆東西溢滿,而自己也無法感受到擁有的快樂,只是覺得喘不過氣。其實最近以來,我也感受到了那種淹沒感,而那感覺來自於我最愛的書。作者也提到,對於書,不要考慮什麼以後還有可能再讀的情況,同樣的,用碰觸時心動與否來做為判斷標準,把無法心動的書一口氣捨棄。說真的,對我而言,丟書這點目前真的還有障礙。我真的不捨丟棄,也總是希望日後想到要翻閱時,手邊能隨時有書。再加上書是有可能會絕版的,這讓我要出手時更猶豫了。我也不免想到,這是否就是我的思考總是無法保持清楚澄澈的原因?或許從今天起,我也得把書搬出來,一本一本測試我對它的心動指數了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eechung1981 的頭像
    yeechung1981

    關於生活,我想說的是......

    yeechung19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